大数据分析 - 决策树

决策树是一种用于分类或回归等监督学习问题的算法。 决策树或分类树是其中每个内部(非叶)节点都用输入特征标记的树。 来自标记有特征的节点的弧被标记为特征的每个可能值。 树的每个叶子都标有一个类或类的概率分布。

可以通过基于属性值测试将源集拆分为子集来"学习"树。 该过程以称为递归分区的递归方式在每个派生子集上重复。当节点处的子集具有目标变量的所有相同值时,或者当拆分不再为预测增加值时,递归完成。 这种自上而下归纳决策树的过程是贪心算法的一个例子,也是学习决策树最常用的策略。

数据挖掘中使用的决策树有两种主要类型 −

  • 分类树 − 当响应是一个名义变量时,例如电子邮件是否为垃圾邮件。

  • 回归树 − 当预测结果可以被认为是一个实数(例如工人的薪水)时。

决策树是一种简单的方法,因此存在一些问题。 其中一个问题是决策树产生的结果模型的高方差。 为了缓解这个问题,开发了决策树的集成方法。 目前广泛使用的有两组集成方法 −

  • Bagging 决策树 − 这些树用于构建多个决策树,方法是通过重复对训练数据进行替换重采样,并对树进行投票以获得共识预测。 这种算法被称为随机森林。

  • 增强决策树 − 梯度提升结合了弱学习者; 在这种情况下,决策树以迭代的方式变成一个单一的强学习器。 它为数据拟合一棵弱树,并迭代地拟合弱学习器,以纠正先前模型的错误。

# Install the party package
# install.packages('party') 
library(party) 
library(ggplot2)  

head(diamonds) 
# We will predict the cut of diamonds using the features available in the 
diamonds dataset. 
ct = ctree(cut ~ ., data = diamonds) 

# plot(ct, main="Conditional Inference Tree") 
# Example output 
# Response:  cut  
# Inputs:  carat, color, clarity, depth, table, price, x, y, z  

# Number of observations:  53940  
#  
# 1) table <= 57; criterion = 1, statistic = 10131.878 
#   2) depth <= 63; criterion = 1, statistic = 8377.279 
#     3) table <= 56.4; criterion = 1, statistic = 226.423 
#       4) z <= 2.64; criterion = 1, statistic = 70.393 
#         5) clarity <= VS1; criterion = 0.989, statistic = 10.48 
#           6) color <= E; criterion = 0.997, statistic = 12.829 
#             7)*  weights = 82  
#           6) color > E  

#Table of prediction errors 
table(predict(ct), diamonds$cut) 
#            Fair  Good Very Good Premium Ideal 
# Fair       1388   171        17       0    14 
# Good        102  2912       499      26    27 
# Very Good    54   998      3334     249   355 
# Premium      44   711      5054   11915  1167 
# Ideal        22   114      3178    1601 19988 
# Estimated class probabilities 
probs = predict(ct, newdata = diamonds, type = "prob") 
probs = do.call(rbind, probs) 
head(probs)